黄桂清,黄桂清讲师,黄桂清联系方式,黄桂清培训师-【讲师网】
中国企业教育百强专业十佳培训师做智慧的催化师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黄桂清:教学艺术的同频共振规律
2016-01-20 48426

教学艺术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当然这种规律往往被教学艺术那复杂的现象所构成的外貌所隐蔽。只有破除教学艺术给人的神秘感,发现并掌握其基本规律,才能使更多的人认识并运用教学艺术,达到自觉性水平。

教学艺术的同频共振规律,是指当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学员的思想认识达到同一“频率”的时候,师生之间就会产生认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共振”或“共鸣”。教学艺术的“同频共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共振。所谓思维共振,是指师生在教学艺术交流过程中,双方的思维处处呼应、时时合拍、步调一致、达成共识。实践证明,教师的思维活动对学员的思维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师生思维共振的先决条件,便是教师首先做一个积极的思考者。

怎样才能引起师生的思维共振呢?关键是创造师生思维的“同频”条件:(1 )要搞清课文作者的思路。(2 )要熟悉学员的思维实际。(3 )要精心设计教学艺术的思路。教师在进行教学构思时,应注意教学思路与教材思路和学员思路的合拍,恰到好处地在关键之处拨动学员的心弦,从而诱发师生的思维共振,产生智慧绚丽的火花。

这种“共振”能调动大脑的积极性,使思想上互相感应、知识上互为补充,从而启迪智慧,激发灵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所以,进行一些问题的讨论、辩论、座谈,对于学员来说绝对是必要的,教师应该多给他们提供或创设一些能够产生思维共振的机会和条件。学员的思维往往在和谐的气氛和热烈的交锋时处于激活状态,创造性的火花随时都可能迸发,思维共振可以给学员的智力生活带来丰富的色彩。

(二)情感共鸣。

所谓情感共鸣,是指师生在教学艺术交流过程中,双方的情感高度一致,共处于兴奋激动的状态。优秀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与学员在教学艺术交流中达到“情感共鸣”。常常要求自己“进入角色,想作者之所想,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然后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富有情感的讲述,扣人心弦的提问,适时地辅以直观教具等,传达给学员,引起学员的共鸣”感情一致是共鸣的最主要的前提。而教师的情感需要有节制地抒发,教材中的情感需要充分挖掘和体验,学员的情感需要调动和激发,至于如何将三者在教学艺术交流过程中巧妙地统一起来,则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了。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只有情感丰富的教师,运用情感性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激发学员深厚的情感,达到情感共鸣。

(三)活动默契。

所谓活动默契,是指师生在教学艺术交流过程中,双方的活动达到同步互动、默契协调,在共同合作下进行教学艺术的创造。因为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实践证明,教学互动或互动式教学,是实施教学共振的最好方式,教学互动是教学共振的一种具体体现。它能使教学效率和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所以,教学活动的同步互动、默契协调,也是教学艺术交流达到“同频共振”的表现之一。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说,师生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与协调配合,是教学活动默契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优秀教师总是致力于师生两个积极性的调动与结合。北京特级教师关琦深谙此理,并付诸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双方互动,师生之间“心有灵犀”、默契配合。这说明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可以引起学员的“同频共振”;而这种境界的实现,正是师生间经常进行心灵交流的必然结果。所以,教学艺术创造活动,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而任何成功的教学艺术,都是师生“同频共振”的产物。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成都站 cd.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