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杨元,余杨元讲师,余杨元联系方式,余杨元培训师-【讲师网】
国学未来学金融证券学导师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余杨元:朱熹大赞北京格局完美 
2016-01-20 55121
朱熹大赞北京格局完美

    元大都城是我国13世纪精心设计、工程浩大的都城,宫城和皇城都在大都的中轴线上,体现了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图为元朝大都城复原图。(资料图片)

 中国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数千年来几十个朝代和政权的更替,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都城文化。都城是一国之中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古以来,中国的都城以“设险以守其国”为目的,以“易守难攻”为建城的基本原则。同时,都城的选址规划和建设都受到堪舆学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现存的古都如北京、南京、洛阳、西安、开封、杭州等都深深刻上传统文化的烙印,成为东方都城文化的象征。

 按照古代堪舆学的观点,都城的规划建设原则与一般的“阳宅”理论基本相同,但都城基址还要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一是地方要大。堪舆学认为,都城基址必须选择大环境,要求地大、山大、“明堂”大、水的弯曲大,只有容量足够大,才能修建庞大的都城。

 二是都城要选址在“龙脉”的集结处。所谓“龙脉”,是指“山龙”和“水龙”。山为阴,水为阳,古人认为,都城形势“山停水聚,半阴半阳,方成太极”。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几大古都均建在“龙脉”集结、“半阴半阳”的基地上。

 北京于金代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从本星期开始,《和谐人居》将走进中国各大名城古都,逐一介绍其选址和规划建设的特色,下面先谈谈北京的大环境。

 北京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周武王就封尧的后代于此,当时叫蓟丘,西周末成为燕国的国都。辽代以北京为陪都,称燕京或南京。金代于1153年迁都北京,改名为中都,从此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元代以北京为大都,以“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为原则建设北京,奠定了北京城的规模。明初定都应天(南京),明成祖时迁都北京,于1404年开始了北京城的改建工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兴建皇宫紫禁城,新建的宫殿都在中轴线上。清代仍以北京为都城,并增建了不少建筑,使北京城的规模更加庞大。

 北京地势北依山险南控平原

 北京之所以自古以来成为军事重镇和军事中心,这与其独特的地理形势有关,它地处华北平原与西北蒙古高原、东北辽松平原之间,西北是燕山山脉,西南是太行山脉,南面是华北平原,东面是渤海湾。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渤海湾,成为拱卫北京的屏障。这种北依山险,南控平原的形势,受到历代先哲的重视。

 唐代地理学家杨益认为:“燕山最高,象天市,盖北干之正结。其龙发昆仑之中脉,绵亘数千里……以地理之法论之,其龙势之长,垣局之美,干龙大尽,山水大会,……最合法度。”宋代大学者朱熹也认为:“冀都是天地间好个大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前面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为第三重案,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过于冀都。”

 据《元史》记载,蒙古贵族巴图鲁曾劝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他对忽必烈说:“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大臣刘秉忠也主张定都北京,忽必烈接受了他们的意见,于1264年定都北京。

 明初,明成祖朱棣在赶走明惠宗后,他不愿意到南京去当皇帝,于是迁都北京。为迎合皇帝的旨意,群臣又对北京的形势作了一番论证。《明实录·太宗实录》记载群臣上疏:“伏惟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四夷,制天下,诚帝王万世之都也。”

 北京城土地肥沃藏风聚气

 近代学者也认为,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湾,人们称之为“北京湾”,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面海,腹地辽阔,形势雄伟。在山川襟带之间,北京城温润丰饶,土地肥沃,藏风聚气,符合堪舆学的要求,是利于生态平衡和人类发展的最佳格局。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成都站 cd.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