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三大法则
沟通的三大法则
一句话说的好让人笑,说的不好使人跳。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有些工作来说,比如对于有些从事销售和人资的人员来说,甚至是主要的工作内容。普林斯顿大学对一万名调研对象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75%决定于人际沟通。
什么是沟通呢?《辞海》:“《左传·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原指开沟而使两水相通,后泛指使彼此相通,如沟通东西文化。”现在对沟通的理解,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如何在生活、工作中有效的沟通呢?如何让沟通达到你想要实现的目标呢?在沟通中有三大法则,简要探讨之。
沟通的黄金法则——真诚。沟通过程中,非常注重彼此间的微妙关系,对方如果能感觉到你的真诚,自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稍不留心,对方察觉到你的虚伪,哪怕是一丝丝的虚情假意,都有可能为你关上刚刚开启的沟通大门。《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写诸葛亮在荆州夜观天象时,突然得知周瑜已命归西天以后,就“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以寻贤士佐助主公。”他到达周瑜灵堂时,人未进门,就先闻哭声,前后三跪九叩地到灵前,扶念挽联,字字血泪,句句辛酸。念罢后又“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看得周围的吴军将帅们,个个感伤不已,连原先以为周瑜之死,完全是诸葛亮造的孽,见了他就要杀他的将帅,也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手中的刀,真可谓诸葛亮“假戏真做”做到了极致,任何人也看不清他心中的真实用意,充分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恢宏胆略与敏锐才智。就很好的体现了沟通中真诚的价值。
沟通的白金法则——尊重。在朋友交往中,我们希望被尊重;在日常工作,上下级交往,同事交往,我们也希望被尊重;在和客户谈判沟通中,我们即使输了生意,我们也希望能被尊重。尊重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你给我充分的尊重后,往往我会给你加倍的尊重。不妨看下六尺巷的故事,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就是一笔糊涂账。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张英的行为正应了那句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邻居一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六尺巷由此而来。
沟通的钻石法则——同理心。就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以称之为移情法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在利益的面前,我们往往显的特别自私。因而在沟通中,过分的强调自己。一旦陷入自我为中心的漩涡中,往往沟通很难有效进行。比如,在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父母对孩子可谓是苦口婆心,声情并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孩子呢,往往对父母的唠叨,感觉耳朵都起老茧了,好点的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效果差的是根本充耳不闻,更有甚者对父母的训话极其厌烦并有了逆反心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就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移情,缺乏了同理心。父母在没沟通前就认为孩子应该如何如何,而孩子呢,对父母的沟通内容早已不屑一顾。切记,只有你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沟通,才能让沟通有效的进行下去。
陈锦华老師
知名華人演講家、暢銷書《心灵动力》作者
博客:https://blog.sina.com.cn/chenjinhua01
陈锦华最新培训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A1NDIyMDQ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