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认为,父亲是子女的性别坐标。在孩子眼里,当他进入“性别辨认期”时,最早能分辨的便是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孩子将父亲所有行为特征视为一个男人所应具备的特征,以后出现的男性形象都会与最早获得的这一男性范例相比较。
缺乏父爱的男孩较难在男性的自信与自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要他们学习自制和获得满足的技巧是比较困难的,而这些技巧对男孩长大时寻找友谊、获取学业和事业成功十分重要。
父亲存在的积极意义对女孩的学业和职业成就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并且能使她们成年后与男性发展健康的关系。
父亲同时也是孩子智慧的启蒙者:女性富于感情,男性长于理智。这种男女差别,使父母在与孩子的亲子交往过程中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讲,父亲有较丰富的知识面、较强的动手能力、较深刻的理解与判断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些无不对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认知能力与创造能力起着独特的作用。
网调分析:现代父子关系以“朋友式”最多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现代的父子关系比起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选择“就像和朋友、哥们一样,很亲密”的超过五成,其次是“就像普通的爸爸和孩子,有一定的交流,但不多”,超过两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父子的关系也渐渐走出传统的“父严子孝”模式,爸爸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可以和孩子成为朋友,互相尊重和理解。
同时,在描绘爸爸的形容词中,“亲切”成为最多爸爸给孩子的印象,其次是全能、可爱、贪玩、威严,与第一个调查相呼应,“亲切”正是现代父亲们给自己打造的适合亲子关系的表情,值得注意的是,威严与贪玩、可爱所占比率一样,看来也仍有相当部分无法摒弃传统教育影响的爸爸,在他们的理解里,也许威严便等同于“父亲”。
而在孩子最希望得到的爸爸的帮助方面“一起玩”和“提供精神上的沟通交流以及指导意见”以绝对的优势占据榜首,虽然爸爸们的任务看起来似乎比较简单,但事实上可绝不简单,爸爸们肩上的担子,任重而道远。
专家说法:父亲对于孩子成长过程的影响是一个社会化过程
父亲对于孩子成长过程的影响,其实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亲起的作用更甚于母亲。父亲和母亲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同,父亲更多的是建立规则,而母亲则是强调无私的、无条件的爱,孩子要得到父亲的认同,必须经过努力,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爱,它的正面意义在于帮助孩子在社会中成长。
从三岁开始,父亲对于孩子的影响便慢慢显现,而在此之前,母亲管的东西显然更多一些。三至五岁,是孩子心理上的第一次青春期,他们开始有自我意识,重视自我感觉,这种感觉到了七至十岁的时候会更加强烈,孩子强调自我认同,有自己的想法,而在这个阶段,其实也是他们与自己的父母权力争夺的阶段,他们想把权力从父母那里抢回来,而父亲,就是他们争夺权力的最强对手。
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决定了孩子以后对于权威的态度。如果有一个开放的父亲,孩子会得到肯定、支持,可以自己尝试很多事物,充满信心;而在一个严厉的父亲的教育下,孩子可能会变得谨小慎微,唯唯喏喏,不敢尝试,也可能变得傲慢无礼,这些都是孩子自尊受损的表现。因此,父亲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最好是给孩子鼓励、肯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