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勇,房勇讲师,房勇联系方式,房勇培训师-【讲师网】
弘扬道家养生 关爱大众健康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房勇:先天不足后天补 之12
2016-01-20 4521

第三节  五脏养生与五行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五行强调系统的思想。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普通系统论。

如果要清楚地认识五行的本质,必须从阴阳的变化规律中找寻。在阴阳的变化规律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阴阳相互消长;二是阴阳相互转化。那么,阴阳的变化规律又是怎样生化出五行的呢?

其实这是很简单的事情,从阴阳的变化规律中可以看到,阴阳相互作用产生的不同状态只有五种:一是阴消阳长状态;二是阳消阴长状态;三是重阳极限状态;四是重阴极限状态;五是阴阳平衡状态。这五种状态就是五行的真实本质。

将阴阳运动变化产生的五种状态进行了形象化的的处理后,便有了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

金的本质为阳消阴长状态,木的本质为阴消阳长状态,水的本质为重阴极限状态,火的本质为重阳极限状态,土的真实本质为阴阳平衡状态。

在长期的实践运用中,五行为五种性质状态的实质逐渐被人们淡化,而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则被人们误当为五行的本质,所以一说到五行,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这就是在说金、木、水、火、土。

1.五行相生相克

从本质上说,宇宙中一切事物必然是阴阳五种变化状态的产物,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必然在五行体系中有一个具体性的固定性质,而且这个性质是绝对不变的,比如人、动物、植物、矿物,它们由不同的阴阳状态所产生,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运动是永远的本质,在不停的运动中,事物所处的状态也会不停地发生变化。因此,一件事物的五行属性,可以跟随时间、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比如草木的性质属于木,当它发生燃烧时,就变为火;一件物体位于东方时,其性质定为木,当它转移到南方后,其性质则定为火;一个人的性格处暴躁时,属于火,当处于柔弱时,则属于水。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个性质,依次如下:

木-曰“曲直”。好华美,且具有风雅的个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爱,又行善的意思。

火-曰“炎上”。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火性代表礼,就是为人谦让谨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曰“稼穑”。性情温厚笃实,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就是又诚实又温厚诚恳之意。

金-曰“从革”。性情刚强,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义,就是崇善弃恶,事事都顺理。

水-曰“润下”。人聪明,并能推测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观察事物详细,对于任何事能预知前兆,善理权谋术事。

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的说法。“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是互相反驳、互相战斗、制衡。

五行中,唯一有生命活力的是木,生命需要由水滋润才能成长,故“水生木”。

人类最早取得的人造火种是钻木取火,所以“木生火”,生命在于运动,生命运动过程亦即能量释放过程,亦即火的生成过程。

“火曰炎上”指能量释放,在能量释放殆尽时,生命也走到尽头,只剩下一堆灰烬,生命归于一杯黄土,故“火生土”。

土属中性,是向上、外向、扩张发挥到极致的转折点,蕴藏着盛名气机,以及向下、肃杀、收敛之力,故“土生金”。

“金生水”,古人认为地藏气,气升化为云,降为雨。这就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环状态。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体的某种东西。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体的五脏与五行有着密切关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1)肝:五行之木

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又属筋骨和四肢。过旺或过衰,较易患肝、胆、头、颈、四肢、关节、筋脉、眼和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工作过于辛苦时,首要维护的就是肝。肝是身体里集中藏血的器官,当玩命工作时,肝就要玩命储血。五行本来是按肝→心→脾→肺→肾这个方向相生的,肝过劳虚弱,心、脾、肺、肾都进入波及范围,而且过劳积累的怒气也会伤肝。肝胆相照,肝胆之间会互相影响,肝气郁结或虚弱的人,要多吃绿色或酸味食物。

(2)心:五行之火

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过旺或过衰,较易患小肠、心脏、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腹部和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由于心属火,而高温时候容易上火,心绪不宁,心跳加快,给心脏增加负担,所以夏季最重要的是养心。养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它们对应的是同为红色的血液及负责血液循环的心脏,气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虚寒体质人更可以多吃一些。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气不顺则小肠功能亦不调,吸收就会不好,心脏虚亏时要吃红色或苦味食品。

(3)肾:五行之水

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脑与泌尿系统。过旺或过衰,较易患肾、膀胱、胫、足、头、肝、泌尿、阴部、腰部、耳、子宫和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之功能,肾气亏损易阳气衰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生疾病等。由于工作繁忙, 现在很多人都选择外出就餐,而大厨做饭共同的特点就是油大盐大,这样更下饭更香。可是盐味属水,和肾是一族,适量是有益的,过度是糟糕的。

(4)脾:五行之土

脾与胃互为表里,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过旺或过衰,较易患脾、胃、肋、背、胸、肺和肚等方面的疾病。

长夏多雨,是一年中最湿的时期。湿气过多会伤害脾胃,脾胃受伤影响食欲,所以盛夏季节我们总是没有胃口。而贪凉的下场,更是让脾胃出现腹泻、胃痛等问题。

(5)肺:五行之金

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过旺或过衰,较易患大肠、肺、脐、咳痰、肝、皮肤、痔疮和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养肺的时节在秋季,可是肺与大肠是相表里的关系,肺阴虚易导致便秘,肺外合皮毛,皮肤也与之息息相关。所以夏季时节对肺部的保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2.五脏六腑五行学说

    五脏六腑五行学说认为:

心主血气,藏神,五行属火,充于脉,其华荣于面,开窍于舌,与小肠互为表里,色红,味苦,嗅焦;

心肝疏泄,藏魂,五行属木,充于筋,其华荣于爪,开窍于目,与胆互为表里,色青,味酸,嗅臊;

脾主运化,藏意,五行属土,充于肌,其华荣于唇,开窍于口,与胃互为表里,色黄,味甘,嗅香;

肺主宣降,藏魄,五行属金,充于皮,其华荣于毛,开窍于鼻,与大肠互为表里,色白,味辛,嗅腥;

肾主精髓,藏志,五行属水,充于骨,其华荣于发,开窍于耳,与膀胱互为表里,色黑,味咸,嗅腐。

可以参考表3-1。

表3-1  五脏六腑与五行

 

(1)五脏六腑与五行原理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出现膀胱炎,结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脏里边就是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脏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儿的,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胃胀,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

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死于心脏病,也就是西医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克肺,是相互制约的。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反过来就困扰着肺。

从相克的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脏器有病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连及伤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连续,这样周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健康就是体内成分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个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然界)当中。

当一项机能特别突出的不足,就破坏了和谐,失去了平衡,就形成了疾病,那么有病就要有药医,下面就把我们公司最基础,具有代表性的增建口服液介绍给大家,它具有既神奇又看似平淡的功效。

(2)通过颜面观察人的健康

从五窍,五体,五志,五味,五色来表现:

①五窍

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

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

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

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闹耳 底。

②五体

肝主筋和指甲:久走伤筋,筋伤肝衰,肝好筋自然柔软,肝不好腿抽筋,指甲有竖纹,不光滑。

心主脸:心脏不好的人早晨起来脸浮肿。

脾主肌肉:脾胃不和,肌肉就不发达,四肢无力。

肺主皮毛:肺功能不强,头发干燥,汗毛孔粗,皮肤无光泽。

肾主骨:肾功能不强时,影响骨骼健康

③五志

情绪会伤肝,怒则伤肝脾气暴躁,控制不了天气,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喜则伤心,注意心情,乐极生悲,不要去那种过于激动的场合。

脾:思则伤脾。现在来自个方面非压力很大,情绪紧张,思虑过度,导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面黄肌瘦。

肺:悲忧伤肺,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悲也悲,喜也悲,悲伤过度,不停咳嗽,时间久了开始咳血,形成肺结核而死。

肾:恐则伤肾。惊吓刺激肾功能,膀胱内气功能不好,您就说:吓得屁滚尿流。

④五味

肝功能不好的人少吃酸的,美味不可多用。

心脏功能不全的人少吃苦的,苦味入心,苦的在血管里不易流动。

脾功能不强的人少吃甜食,甜味入脾,影响消化。

肺脏功能不强的人少吃辛辣的食物,辛辣入肺。

肾功能不强的人少吃咸的,咸味入肾,咸味过重伤肾,美味不可多用。

⑤五色

肝功能不强的人,脸色发青。

心功能不强的人脸色发红(高血压的人脸色发红)

脾胃不和的人脸色发黄,无光泽。

肺脏功能不强的人,脸色发白(结核的病人过午发烧,脸色发红)

肾功能不强的人,脸色发黑,因为肾过滤毒素的,如肾脏不好,毒素虑不出去,反射到脸上,所以脸色黑。

(3)五脏六腑的生理

肺,大肠为金

肝,胆为木;

肾,膀胱为水;

心,小肠为火;

脾,胃,胰为土。

五行相克相生,治疗疾病不可单一入手,其方法(包括调养),每种疾病至少二十五种,应择优,排好顺序,分阶段治疗。

①人体的发病因素

情绪:人是有思维,有感情的,人的情绪变化会对健康有明显的影响;

气候:气候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又一因素;

环境污染:主要指水质,空气,噪音;

饮食:偏食、伤食、停食;

滥用药物。

②五脏的生理(肾)

中医认为肾的功能是藏精、生髓、生骨,为生育发育之源,又主纳气,主水,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于发。

血液循环的过滤器;

肾主生殖;

肾主水(泌尿);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

肾纳气,人体呼吸虽然是肺所生,但吸入之气必须纳于肾;

络膀光;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③五脏的生理(肝)

中医认为肝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主免疫,肝有解毒功能;

肝藏血,肝是血液的储存器,向心脏供血;

主谋虑,考虑判断事情的能力与肝胆有关;

主筋,其华在于爪.久走伤筋,筋伤肝衰;

开窍于目,由于肝胆经络走向眼睛,肝胆有病变会影响眼部;

消化,胆汁是由肝脏分泌进入胆囊和十支肠,帮助肠道消化吸收营养.病变出现上逆苦水,消化不良,胃胀,腹胀;

络胆,出现胆结实,胆囊炎等。

④五脏的生理(脾)

中医所指的脾,主要指消化吸收功能而言,脾主晕化通血,主肌肉及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于唇.

脾与胃有经络关系,胃是容纳与腐熟食物.脾是吸收输送营养到心,肝,肾,胃,肺,大脑和四肢.

脾生血,主运化,它将营养输送到血液中;

脾通血,脾脏有统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能力;

脾主肌肉,脾健康肌肉发达有力;

脾主四肢,功能好,四肢有力;

脾向全身控制提供水液.脾脏输布功能紊乱全身浮肿;

络胃,胃寒则脾湿。

⑤五脏的生理(肺)

肺是宰相,开窍于鼻,配合心控制全身,也参与意识活动,忧悲易伤肺。

主呼吸;

通调水道,水道不通会出现浮肿;

主皮毛,皮毛感受到气温,疼痛首先反射到肺;

络于大肠。

⑥五脏的生理(心)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为人体血液动力所在,并认为心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是推动血脉运行的脏器,属火,是泵.它的功能出现问题,整个五脏六腑都出现问题;

主思维 每个脏器与神经都有关系.古人把神赋予心,由阴气,阳气相互作用而成,精神体现人的意志.把魂赋予肝,魂是随着精神而活动叫灵魂.如:痰迷心窍---癫痫(西医);

心主汗,汗为心之液.过多的流汗会导致心脏衰竭.自汗,盗汗,手足潮湿也说明心脏有病变;

心开窍于舌,心有病变在舌反映出来.舌为心之苗.心血不足舌质淡白,心火旺(上)则舌质红,甚至舌体糜烂.心血淤滞舌质紫暗或现瘀点,瘀班;

络小肠,心有火使小肠受热,受热的水分进入膀胱.出现尿痛,尿涩,尿热甚至尿血。

⑦六腑的生理(胆)

胆附于肝,内藏"胆汁",胆汁注入大肠,促进食物消化;

胆气与人的精神情志有关.惊悸,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症状,也从胆方面治疗;

胆病:呕吐苦水,胆液外溢身,面目发黄等症状。

⑧六腑的生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胃:胃主主受纳,腐熟水谷。中医称胃:山谷之海。胃谓后天之本,人以胃气为本。胃气不衰病愉快。 

小肠:小肠分清浊。清为精养.浊为糟粕。吸收精养,经脾输送身体个部分利用,剩余水。下输膀胱。小肠病变,影响消化,小便异常。

大肠:大肠接受小肠下注物。大肠虚:肠鸣,大便泻等。大肠实:大便秘等。

膀胱:膀胱是人体水的代谢器官之一。津液通过下焦阳气,而为尿排除体外。

三焦:三焦总司人体汽化,水谷精微生化精养,水液代谢。上焦司呼吸主血脉,谓气。中焦熟水谷,吸精养通肺化生营血。下焦分清浊。

⑨五脏的病变反映

肾:腰酸腿痛,腿沉,小便不顺,下肢浮肿,头晕,耳鸣,性冷淡,高血压,不育症,结石,炎症,关节痛,呵喘不止;

肝:口干苦,耳鸣,聋,偏头痛,手脚抽筋肝区痛沉,易怒,多疑,恶心,呕吐,易感冒,经期不正常,行走不稳等;

脾:口臭酸,食欲退,爱睡,头身沉重,皮肤瘙痒,胃反酸,隐痛,口,鼻,牙出血,便血,大失血等;

肺:呵喘,咽干,多痰,浮肿,口鼻皮肤干燥,呼吸无力,大便干稀不定;

心:胸闷气短,心率不齐,胸心痛,失眠多梦,多汗,眩晕,口舌青紫,心悸,口舌生疮。

⑩五脏病变脸部的反映

肾:颧骨到耳之间,到下巴为肾反射区;

肝:鼻梁中段和两侧为肝胆反射区;

脾:鼻子尖是脾,两侧是胃;

肺:前额和两眉中间是肺;

心:额头,两眼间是心,心血官反映区;

小肠:鼻翅到眼外角是小肠;

大肠:鼻翅两侧大肠;

脑:两眉间;

生殖系统:上下嘴唇;

心:压力:印堂上.突发变化有病变,颜色发白,黑斑,红,脓包,红丝等。

内分泌(激素),包括如下:

甲状腺:喉部.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基本生理过程;

甲状旁腺:棕黄色大豆大小的小体.调节钙代谢.不足,血钙下降,手足抽筋.亢进易骨折;

肾上腺:

脑垂体:生长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促激素;

松果体:7岁后萎缩,具有抑制性成熟;

胰岛腺: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生殖腺.激素,黄体(女)。

3.五脏养生百病除

几千年来,五行理论被中医传承着,并用于实际的医学中,在病因、病理、治疗、用药等方面,均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研究,五行理论成为中医辩证论病的一种基础性理论。

我们知道,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而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保持事物发展变化的平衡与协调。

五脏之间,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

五脏之间,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

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此为五行相生的顺序。当然,有相生就有相克,木、土、水、火、金则为五行相克的顺序。五行相生与相克是单向而不可逆的,就像四时气候的更迭,是不可逆的过程。五行相克正是这种不可逆的过程的反映。人身的元气如果顺天之机相生而转,这是正常;如果倒退向后,这就是反常。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可知五脏之间同样会相生相克,也就是说,当一个脏器出现问题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牵连和伤害。当某个器官机能不足,就会破坏整体的和谐,失去了平衡,形成疾病。若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其就会变成慢性病而进入五脏相克的恶性循环中。

这种“相克”若是周而复始地进行,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当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因此,有病就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让机体重回协调平衡的状态。

要保持身体健康,就要维持五脏平衡,只有顺应五行,也就是顺应自然,才能真的拥有健康

五脏六腑是中医的一个概念,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和本源,我们常说的养生,就是对五脏六腑的调养。比如,季节养生强调顺四时适寒暑,最终落在实处,所调养的还是五脏六腑。

凡是人体有了病,无论大小、轻重缓急,都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风邪外感,还是情志内伤,只要殃及脏腑令其功能失调,疾病也就随之上身。只有脏腑平衡,气血精津才能充盈畅达,身体才能健康安泰。

人体的脾、心、肝、肺、肾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医养生通过调养的方式来调动全身的能量,使肌体阴阳平衡、五脏调和、气血畅通,从而健康百岁。

(1)肾养生之道

中医认为,人体内脏是由脏腑组成,脏腑以五脏为中心,包括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通过相互联系和制约,共同组成了动态平衡的整体。其中肾为脏腑阴阳之根本,“诸脏之阳全赖肾阳以温之,诸脏之阴全赖肾阴以濡之”。

就是说五脏六腑的阳都由肾阳来温养,五脏六腑的阴都是由肾阴来供给,故各脏腑的盛衰都有赖于肾的健旺,因此有“肾为五脏六腑之根”的说法。也就是说肾中精气的盛衰会影响其它脏腑的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肾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为生命的发动机,故古代医家又称肾为“先天之本”。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能生髓,其华在发。髓藏于骨腔中以营养骨骼,称为“肾主骨”,“肾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则坚固有力。

如果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软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牙齿与骨一样,也是由肾精所充养,称为“齿为骨之余”。故凡小儿牙齿生长迟缓、成人牙齿松动或早期脱落,中医认为均由肾精不足所致。发的营养虽源于血,但其生机却根源于肾。

因为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则毛发多而润泽,即所谓“其华在发”。凡久病而见头发稀疏、枯槁、脱落,或未老先衰、早脱、早白者,多属肾精不足和血虚。

人静坐的时候会有很多生理反应,其中一个反应就是满口生津。这代表你的肾气、肾精得到补充了。所以肾阴虚的人口里会经常干,缺少唾液,这就是肾精不足了。

那么肾精气不足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常见的有腰膝酸软、手脚冷、体虚乏力、耳鸣、脱发、牙齿松动、骨质疏松、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减退、不孕不育、肾亏、更年期综合症。

(2)脾养生之道

脾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非常重视脾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

 

比如,三国时期,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疲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了解一个人的气血盛衰状况,有一个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系统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出了问题。

(3)心养生之道

在下棋时,不管是丢了车,丢了马,还是丢了炮,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舍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

(4)肝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事实上,脾气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因此一个人发脾气时,你不要和他计较。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肝气过旺而化为火气,克制不住。易怒的人,常会拍着桌子叫,他一定要把这股气发出来,心里才会好受,否则憋在心里会害病的。等到这个气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气和了。但是如果一个人老是发怒,轻则血压偏高,重则促使肝纤维化。

 

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态平和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肝藏血,我们可以从指甲与眼睛的状况来判断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肝开窍于目,如果眼睛经常干涩,易迎风流泪,就表明肝阴血不够。

肝系统功能异常,常会出现口苦、头晕目眩、眼干涩、目赤肿痛、两肋胀痛、烦躁易怒、肝病、血压高、血脂高、指甲干枯等症状。

(5)肺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说:“肺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因此,肺被称为人体的宰相,掌管生命的气机运行。

悲伤会阻滞人体气机的运行,故过悲则伤肺。

 

《红楼梦》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郁郁寡欢、悲悲切切,最终因肺病而死,是大悲伤肺的典型例子。因此,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不必要的悲伤情绪,否则有害于肺。

 

如果病邪犯肺,导致肺气宣降出入失调而不得解,常见以下症状出现:咳嗽、气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等。时间长了,气郁化火就会造成皮肤粗糙、痤疮等。

4.滋养五脏要顺应天时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滋养五脏六腑要顺应天时

大自然的变化,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所以养生就要遵循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规律,调整脏腑器官,适合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变化,实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顺时养生,就是顺四时、适寒暑,“时”即指年、月、日、时,也就是说调养脏腑是一项时刻都不可间断的“工程”。

人生于天地间,时时刻刻都受到大自然的影响,人体脏腑之气的运动与大自然阴阳五行的运动相对应,所以对脏腑的调养就必然要顺应天时气候的变化。只有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适应四时阴阳之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否则,就会为之所伤。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这样就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

其实,生命就是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要养生,先把自己放到自然界的环境中去,按照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和特点来调节人体,健身防病。如果能顺应自然规律,就可以颐养天年,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四季阴阳是万物的根本,春夏要顺应生发之气养阳,秋冬顺应收敛之气而养阴。这是天地自然总结出来的养藏之道,我们只要顺应、遵循就能够健康长寿。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物的五味可以补益五脏,《黄帝内经》讲过,五味分别进入各自所亲和的脏,酸味的食物首先进入肝,苦味的首先进入心,甘味的首先进入脾,辛味的首先进入肺,咸味的首先进入肾的理论。

食物分为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味,五味分别入五脏,对应肝、心、脾、肺、肾来起作用。五脏是食补的直接受益者。

除了五味,中医还用五色来对食物进行分类。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黄色适应甘味、青色适应酸味、黑色适应咸味、赤色适应苦味、白色适应辛味。

可见,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对应青、赤、黄、白、黑五色,五种色味分别入五脏,并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要这五种色味分别相和,彼此相宜,便有利于人体的和谐。

综上,五色养五脏,本味补本虚。青色、味酸的食物入肝,食之可养肝;红色、味苦的食物入心,食之可养心;黄色、味甘的食物入脾,食之可健脾胃;白色、味辛的食物入肺,食之可益肺金;黑色、味咸的?物入肾,食之可补肾精。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上所说的味甘,并不等同于甜食;味咸,也并非专指食盐;青色,可泛指绿色;黑色,其实不一定要多么黑,颜色深的也可算在内。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成都站 cd.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